首页

玉蝴蝶女s

时间:2025-05-28 00:23:23 作者:“一个加强、三个加快” 商务部将在多方面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 浏览量:36687

  中新网5月27日电 5月27日,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家级经开区是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也是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增长点,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商务部将在“一个加强、三个加快”四方面,出台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措施。

5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彭新民介绍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朱冰介绍,第一是“一个加强”,就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目前,国家级经开区拥有超过700家国家级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8.3%。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联动,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区内企业牵头打造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支持有条件的经开区设立离岸创新基地,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结合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布局,打通产业验证、规模化生产及检验测试、质量控制等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同时,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科研项目申报等各方面服务管理,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朱冰表示,“三个加快”是指:第一个“加快”就是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4%,正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的石化、机械、轻工、纺织、食品等产业。比如说新乡经开区开发再生纤维等“绿纺”技术,带动打造100多种拳头产品;绍兴柯桥经开区应用智能制造、数码技术改造印染产业,部分产品生产效率提升40%,交付周期缩短一半。下一步,商务部将围绕传统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需要,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展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招引和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做强链主企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第二个“加快”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年来,国家级经开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海洋装备等多个领域,经常是一个行业、在一家园区就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商务部将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立足前期的良好基础,继续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同时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持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第三个“加快”是加快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目前,国家级经开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创新实践,比如说北京经开区招引、培育了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合成生物等产业,江宁经开区打造未来网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商务部将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加强未来产业的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外交部:胡友平女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

经济发展承压前行。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具体来看,总需求依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工业企业利润有所下滑,部分行业中小企业运营困难,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贵阳国际网球公开赛落幕 突尼斯选手杜格斯男单夺冠

“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人们怎么想问题,都跟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基因血脉有关。”有活水滋养,方能积蓄力量。

聚焦医疗反腐:院长为何敢收供应商1600万元回扣?

长春9月14日电 (记者 郭佳)吉林九台农商银行东北虎篮球俱乐部14日消息,该俱乐部再添一员“虎将”,罗纳德·德尔福正式加盟。

深圳各区陆续亮出经济“半年报”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致辞中表示,中方愿同巴方共同努力,沿着两国元首确定的方向,深化双边金融合作,赋能中巴经贸投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家卫健委: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近10万个

  春节前期,十大热门迁入城市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因此降雨和雨夹雪成为每个城市都遇到过的影响出行的天气现象。此外,商丘、信阳、阜阳、赣州4个城市在此期间遭遇过大雾天气,在这些地区公路交通出行要特别注意。

相关资讯
思创医惠被罚8570万元 董事长10年禁入

第二,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习近平经济思想带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启迪就是: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对此,必须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要在充分反映实际情况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就是对这一方法论运用的结果。进入新时代,在对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实际情况的深刻思考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要抓住这一“交汇期”的先机,归根到底靠人才、靠科技,而人才和科技要靠教育,在理论和政策上必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协同推进,并由此而得出“实招”。这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由此拓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化”的新视界。

热门资讯